第114章 奉旨走私-《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第(1/3)页
对刘维宁的审问虽然无趣,却给朱由榔敲了一记警钟。
去年张煌言率一万多舟山军进攻芜湖,短时间内收复两江四府,恐怕不是单纯靠武力强攻,多半是传檄而定。
江南各府县掌权的人,一般都超过三十五岁,满清下江南时,他们已然成年,对大明还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这几年去攻略江南,可能还会有很多人响应。
与之相反,十几岁的年轻人对大明的态度则差了很多。清军占领江南这么久,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有大明,只知有大清。
再过十几年,等刘维宁这样的人当上知县、知府及各种武职,到时再攻略江南,恐怕自己就变成侵略者,要一座城一座城去啃了。
想到此处,朱由榔立即传召舟山使者觐见,商议增援舟山之事。
张煌言是江南士人出身,在江南士绅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而麾下舟山军又是江南各地不肯投降的义士组成,各行各业都有,在民间能量很大。
这样的一支部队,绝对不能坐视灭亡。
“陛下,舟山岛太贫瘠,养不起那么多兵啊!好多前来投奔的义士都被先生拒绝了,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
使者一边介绍舟山的情况,一边讲述着很多义士的故事。
舟山本来就穷,去年张煌言配合南京之战,沿长江逆流而上,进攻芜湖一带,大获成功。
谁知郑军战败,又没有守住镇江退路。舟山军被累得几乎全军覆没,不多的战舰也都全搭在里面,真是雪上加霜,被坑惨了。
张煌言没有上书弹劾郑成功,真是深明大义,心胸宽广。
使者最后诉苦道:“现在舟山什么都缺,缺武器盔甲,缺战舰缺粮食。很多来投军的读书人,最后都在开垦荒地种田,或者晒盐煮盐,没有时间训练。”
朱由榔非常惊讶:“在那么小的海岛上种田,收成能好?”
“先生也没有办法,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一直买粮,不种就饿死了。”使者越说越丧气,头越来越低。
“舟山有什么特产可以卖吗?海产?”
朱由榔想起舟山群岛似乎是个吃海鲜的好地方,动起了海产的主意:“咸鱼?还有墨鱼,墨鱼子,腌了也可以卖。”
“已经在卖了,我们晒的盐一般都拿来腌咸鱼。”
“扇贝呢?我听说大连獐子岛的扇贝能游泳到浙江,舟山捕捞不到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