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一百万两-《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第(2/3)页

    愿意投降的早就投降了,能坚持到现在的士兵都是死心眼,很多都是抱着杀一个鞑子不亏,杀两个够本的心态活着。他们宁愿在山上当野人,也不下山投降。

    很多士兵被抓俘虏后,都高喊着“晋王会回来替我报仇”,然后慷慨赴死。

    为了解决吃粮的问题,吴三桂不得不命令辅兵和二线部队在洱海边屯田,企图让大理自给自足。抽调去种田的兵丁多了,又会削弱防卫力量,又需要继续往那边增兵。

    面多加水,水多加面,一通折腾下来,整个大理、楚雄两府已经吸住了六七万绿营。

    全国才六十多万正式领军饷的绿营兵,光大理就投入一成半,其他地方怎么可能够用?

    洪承畴提出元江府这个战略目标,就停止了发言,坐在一边听着大家讨论。

    “吴帅,耗不死也要耗呀,让李定国和马宝凑到一块,岂不是更难打?”

    “张大人,你在前面打仗,不知道后面运粮的苦啊。可知我们营这个月死了多少人?光染瘴气不治的就几十个,被伏击阵亡的又有三四十个。我们营连抚恤都快发不起了。”

    “放屁,我们在前线打仗就不得瘴气,不会死人了吗?”

    “那咱俩换换,我们营去守邓川,你们营来督运粮草。”

    “换就换,谁怕谁?不要以为某不知道你们运粮的贪了多少……”

    两个将领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很快大厅里十几个大将就分成几派,互相指责谩骂。

    等大家把怨气都发泄完了,吴三桂才轻咳了一声,示意大家安静。

    “诸位都是大清的忠臣良将,要以国事为重。你们那点事,受的那点苦,算得了什么?有经略老大人辛苦吗?有陛下辛苦吗?”

    吴三桂站起身,向京师方向拱拱手,又转向洪承畴问道:“打元江需要多少兵,大理抽多少精锐出来,湖广、重庆又出多少,还请经略示下。”

    洪承畴半闭着的眼睛张开,缓缓道:“老朽以为,重庆、湖广都很空虚,搞得顾此失彼,反而不美。除了安顺抽一万绿营精锐,其他省的驻防军就不要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