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俄式思维惹得祸-《苏联英雄》
第(2/3)页
红军总参谋部的情报能力还是非常出色的,不仅仅对芬兰指挥层的情况基本熟悉,连那些军官的特点也了解的清清楚楚,而曼纳林更是情报工作的重中之重。情报的获得和进入与潜伏在芬兰境内的情报员的贡献分不开,特别是在芬兰北部少数地区,由于情报员们的努力,当地的芬兰人中已经有很多开始偏向**,这和目前芬兰其它区域的情形有很大不同。
对于曼纳林的侦查是最多的,总参谋部知道他熟悉手下的那些高级军官,更知道曼纳林了解红军。由于他多年的沙皇军队生涯,他几乎能够猜测到俄罗斯人的想法和苏联的战略,也熟悉红军前几年已经实施、目前仍在公开实施的军事条令,因为他曾经仔细的研究过这些条令多年。
总参情报局相信:曼纳林自己认为他正处在一种幸运又奇妙的位置。
“他应该了解芬兰军队的特点,也自认为了解我们。分军的主力是那些后备役军人,这些军人在白卫军时期获得的经验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战争,因为当时他们是沿着公路、村庄和建筑物同我们作战,如果这次芬兰人还这么干会死的很难看,我想这点他们很清楚。”
林俊侃侃而谈,芬军到39年都还没有制定出基本的军事条例,训练水平也低;军官们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受到沙皇俄国、瑞典和德国的战术影响都很深,这从曼纳林手下的那些军官们的军事生涯履历里可以清楚的看出来。而沙皇俄国、瑞典和德国的战术基本都要求大兵团和重火力,而这开两个条件芬兰都不具备。
芬军甚至连专门的游击战都没有进行过训练,也没有为芬兰独特的地形制定出可行的军事条例,官兵们只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和芬军相比,红军继承了俄国几百年的战争经验,即使是19o4至19o5年遭到惨重损失的日俄战争中也吸取了不少经验,并在一战中运用了这些经验。对与曼纳林还说,他认为能够值得庆幸的是红军在国内战争后并没有很好的运用这些经验,而且“肃反”清洗了大批红军军官,加上红军鄙视任何陈旧的东西,他认为红军初级军官和军士的军士素质很低!
曼纳林认为红军无论如何坚持说自己已经抛弃了老的那一套,但只使用于国内战争时期的那些陈旧条令是他们进行指挥的基础,并且认为那些“农民”不管是什么军衔,战场上不过是凭着那股暴力天性和每个人背后政治委员的枪口顶着才一路向前。
老贵族终于失算了,如果没有林俊,39年时红军缺乏有经验指挥官的情况会是事实,有些指挥师级部队的主官竟然是大尉军衔的年青军官。“肃反”虽然破坏力巨大,但现在远没有芬兰人听说的那样厉害。
每个人背后政治委员的枪口顶着?——这是老贵族错的最厉害的地方,自以为是的高傲可能是他唯一的弱点,他看不起任何布尔什维克人,当然也就不自觉的把所有信仰**的人想象成了一无是处的低等人。红军的指战员是为信仰而战,而不是因为后面抵着枪口!(这点能从《兵临城下》、也叫《决战中的较量》这部西方电影中的部分场景体现出来,西方对于**制度的惧怕和敌视污蔑——导演让瓦西里的身后是督战队的机枪。)
曼纳林认为自己唯一的希望就是将芬军在除过“曼纳林防线”以外地区把军队做分散布置,“滑雪家”们将带着他们的必需品穿过荒野做大范围的机动,从侧翼和后方攻击困于荒原的红军。
能否在森林里建立防御要看可供利用的时间有多少,最好能在森林深处建立一道主要防线,并砍到树木阻挡公路、为大炮扫清射界。如果有做够的时间和人力,曼纳林还想在离第一道防线不太远的地方建立第二道防线,甚至在适当时机建立第三道防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