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职业剧和偶遇大师-《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3/3)页

    这里面的区别是,一个通过有趣、好看的故事,让你自然而然通过故事理解到了背后的道理。甚至不需要导演额外提点出来,你看完故事就明白了。

    而灌鸡汤,则是故事本身很单薄,故事和道理之间的关联并不大,你看完故事并不能自己总结出这种道理,道理是导演强行让故事中的角色说出来、思考出来的。

    比如,民国陈褚盛的那段戏,陈褚盛本来是个无比优秀的青年学子,但面对校长竟然会说出不知道为何读书这样小学生才会说的话。而经过校长提点后,他陷入茫然,然后离群索居,最后看到泰戈尔的一番演讲,终于豁然开朗。

    很抱歉,这个故事根本就没有什么故事性可言,道理也都是通过角色的口说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看了故事才想到的。因此,完全不能打动人。

    除了故事性不强之外,还有很多很为了说理而强行添加的连逻辑性都欠缺的故事。

    比如,为了展现王哈哈的“同情”,导演让他冒着被上司惩罚的风险,冒着被日军发现的风险,驾驶飞机向难区投递粮食。这个行为不单没有被重责,还感染了队友甚至上司,带动了队友一起去投粮。

    战争不是儿戏,如果因为投粮而导致日军发现你的路线,甚至摸到了你的根据地,那得多大的损失?而且军中的规矩应该是令行禁止,怎么能允许这么明显的违规?实在是说不通。

    除了这两点外,陈褚盛的表演也让我颇为尴尬。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我就感觉他之前营造的那种精英学子的气质一秒破功,就像一个胆怯的小学生。也许这跟陈褚盛并没有表演经验有关,但演员和故事是相互成就的,有些平淡的故事,也能因为好演员的精彩表现而变得好看,而一个不好的演员,哪怕故事精彩,都可能变得平淡如水,更何况原本就不出彩的故事,所以最后民国时期的这个故事最后的呈现只能说是灾难。

    另外,张振的那个故事也不出彩。但这并不全是演员的锅,更多是剧本、剪辑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张振可能本身也没有完全融入角色,没有相信角色,所以最后的呈现就显得平庸,只能说可惜了一个好演员。

    “我说你这逗我呢,电影你看了?”

    “看了,真看了,我和老婆一起看的,年代味还行,不过太想当然了,嘿嘿,这女的挺有意思的,被那些记者忽悠了几句,真当自己是大师了!”

    《无问西东》雄心勃勃的采四个短篇故事打碎串联的方式就注定了其真实性上必然要大打折扣。“真实性”是指剧情逻辑、细节符合情理、事理,能让人有代入感而不是看戏、热闹的感觉。

    拍了这么多年电影,老孟其实很不能理解这种通常用在小众猎奇惊悚悬疑电影或者广告、mv的手法,怎么能用来表现一个立足于“真实”理念的电影?

    真以为自己仅仅是在拍校庆宣传片?

    结果就是剧情上总给人强开支线而屡屡出戏的感觉。

    其次,脸谱化的人物、套路化的对白、略带狗血的剧情、迷之笑点。

    四个故事都有拽人一头的杰克苏男主角:

    不要说什么清华大学本来就是天之骄子,这里的“拽”主要就是表现在将包含清华同学在内的配角全部庸俗化、模糊化,留下几个符号——脸谱化的人物。

    温柔体贴的美女秘书、阴险的上司、伸手求援的困难家庭、调戏鲜肉的女护士、霸道的悍妻、懦弱无能的丈夫、异口同声的双胞胎、会武功的管家、严厉的传统慈母、见到帅哥一齐脸红的女学生、雪茄墨镜的美国长官、大惊小怪的同学、三句话不离上帝的传教士还有那一群在云南这个经常下雨的地方不知道哪蹭一脸锅底黑的饥饿儿童……

    不是说这些现实中不会有也并不是怀疑剧本背后的故事,而是如果这些东西大批量出现,只意味着影片制作本身那种廉价的塑料感。

    电影中有个典型的例子,飞虎队飞行员给饥饿的村民空投军队的食物。

    这情节绝对绝对是想当然瞎编乱造的!

    故事里拍起来就像是汽车连的士兵开着车路过村庄一样。但你知不知道那些军粮、航空燃油、飞机零件都是怎么过来的吗?去了解了解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就知道每一吨物资都是抗战的中国军民、美国飞行员用生命换回来的。食物还好说,开着战斗机低空空投就真的是石乐志了。

    电影里还耍了个小聪明,先打了个“飞行员比战斗机重要”的预防针,给后面主人公的违规行为做铺垫——我这么重要,开着飞机做点好事算个什么,当然是原谅了。

    那些耗费的燃油、低空飞行的风险、打开飞机座舱带来的事故隐患,哪一点不比那些食物更加重要?别糟践飞机了行不?光那些燃油得抵上多少粮食了。每一次出任务,航程都是非常宝贵的。

    这个机场在云南,而飞虎队的作战范围涵盖了整个西南地区,飞抵战场后的滞空时间都是争分夺秒的,无论是飞赴战场还是返航,哪有让你离开航线绕一圈的道理?

    不客气地讲,就是用自以为是的情节来侮辱先烈!

    到这里,还谈何真实?没有了真实?还谈何无问西东?

    泰戈尔的《戈拉》中,主人公在了解、接受了自己爱尔兰后裔的身份才由一个狂热的宗教民族主义者转变为为自由奋斗的印度民族解放者,这种真实是贯穿自我认同、个人信仰、家国命运的。自我是把双刃剑,没有了真实,再伟大的理想、再美好的理念就会陷入到了任性、狂热之中。

    这正是泰戈尔所要表达的内涵。

    充斥全片的高光画面、震耳欲聋的高潮音乐,掩盖不了模式化、罐头化的剧情人物设计,生硬拼接的结构下,是一层层崩解的内核。

    这果然是大师才能拍的出来的电影,老孟拜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