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侠之大者-金庸-《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2/3)页
还想和老舍鲁迅巴金沈从文比?
还想和四大名著比?
还想得诺贝尔文学奖?
所有人都知道的是,金庸先生是没有作品得到过奖的,他得到的奖都是成就奖荣誉奖一类,所以金庸的作品好看却没有太高的文学价值;
金庸这个人,首先是誉满天下。
我们都知道,对金庸的赞誉非常多。首先应该公认的是,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师,这个称谓恐怕没有什么争论,反对金庸的人也会承认他是武侠小说大师,写武侠小说写得最好。
在“武侠迷”里有一部分人不认同金庸写得最好,那他也得认同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师,只不过不是排行第一而已。有的人认为古龙写得最好。
有一些学者认为金庸不仅是武侠小说大师,应该把“武侠”二字去掉,金庸就是小说大师。跟鲁迅、巴金、茅盾、老舍这些人比,他也是小说大师;跟托尔斯泰、莫泊桑、狄更斯这些人比,他还是小说大师。这是第二种,对金庸的超越武侠的赞誉。
严家炎先生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概括,他说:“金庸发动了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这句话对金庸的评价是非常非常高的,因为文学史上、学术史上之前从来没有对一个作家用过这样的。
我们都不能说鲁迅一个人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严家炎先生还有很多论述,有这样一句话:“他的作品可以说填平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沟壑,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严先生说话很平淡,但是字字都不落空,雅俗共赏是很多专家学者共同的目标,但是做到、做不到差别就大了,严老师认为金庸真正做到了“填平沟壑”。
这是一个太过复杂的一个男人。
首先单就论人品,就很难说清,很难对他下定义。
一方面,从他小时候写的作文里,就可以窥见他骨子里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自己本身性格极坚强,智商情商极高,无论是聪明才智,还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是一等一的。他在内心深处是看不起弱者的。
他自己少年时,就可以靠出版“报考指南”这类的书籍养活自己乃至于资助妹妹。一分钱不带就敢孤身跑到香港发展,赚下那么大一笔家业。
他一辈子都是生活的强者。但从他对待他前妻,对待他公司退休工人,对一些小人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是信奉尼采那一套的。
总之,如果说他是一个人品多么好的人,不相信的人肯定不少。
他骨子里根本就没把世俗的“道德”当回事。他约束自己的行为,其实顾及到的是体面。但他至少不是一个龌蹉的人,不是一个蝇营狗苟的人,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他的文化、修养与素质,令我们不至于讨厌他。
他不是岳不群,但他其实是看不起弱者,看不起小人物的。只是他的文化修养使他不会像那些没文化的暴发户那样明显的表露出自己的态度。他始终是一个深沉内敛的人。
他并不遭人讨厌。相反,他有着至情至性、侠肝义胆的一面。他第一次被学校开除是因为写文章影射校长,第二次被学校开除是因为帮助被欺负的同学。
他终究算是一个好人,尽管这种好有局限性。他的人品比我们所知道的绝大多数的名人都要好。
他这一辈子都活的特别明白,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应该就对自己的这一生有过规划。
虽然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子,也曾有过许多的挫折和不幸。但他的后半生可谓完美,功名利禄,福禄寿考,绝对算得上人生赢家。
他人生的后五十来年真的是在享受,金钱美女自不在话下,朋友遍天下,世人的尊重,文学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所想皆可得。而且哪怕从人品上,都很难过多指摘他。
何等厉害的一个人。
他并不是他笔下那些至情至性的主人公,但至少他也有着至情至性的那一面,这也是许多人会在内心深处喜欢他的原因。
当他写到被李莫愁杀死的店小二的时候,始终是带着一丝嘲讽的语气的。当他写到小人物、npc角色的不幸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是缺少悲悯之情的。
骨子里,他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内心深处是看不起弱者的,只是掩藏的比较深。
当然,他小说的三观,比起现在绝大多数的网文小说,要正得多。
他是一个太复杂太深刻太有内涵的男人。且不说他的文化,他的学识,他的性情,单单是他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洞察与理解,就足以令大多数人拜服。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通俗文学有两大不可企及的高峰,而且恰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头个五十年执牛耳者非张恨水莫属;后个五十年首屈一指者亦当荣推金庸。
金庸自1955年起笔书写武侠至72年封笔,用17年间写就长短作品共15部。但这靠着十五部作品,就足以使金庸技压群雄,在60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创作高峰时期四百多人的创作队伍的万余计作品中脱颖而出,一跃为“武林至尊”,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开创革新者与通俗文学的里程碑式人物。
评价金庸就不得不提及金庸的的作品。金庸的作品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呢?严家炎先生将金庸的影响总结为一种“奇异的阅读现象”。即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文化跨度大,超越政治思想分野。
在中外的文学史,至今恐怕也能再找出一位拥有如此广泛读者群的作者。
那么又是什么造就了金庸作品如此独特的影响力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这一问题。
一是金庸在依靠着武侠创作逐渐走上“武林盟主”的过程中,不断对武侠小说进行革新改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