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发现问题根源-《特级厨师》


    第(2/3)页

    一群专业人士天天在报纸和电视上说能获得米其林星级,是多么多么厉害的事情。

    导致一般民众,因为对许多专业知识不了解,他们就理所应当的认为专业人士说的全都是对的。

    形成了社会上对米其林星级餐厅和主厨的追捧。

    去一次米其林三星、二星餐厅吃饭,被当做拿来跟亲朋好友,还有同事们吹嘘的资本。

    发现其中的利益后,一些心思活泛的餐厅老板和主厨,肯定不会放过这个赚大钱的机会。

    于是便主动找上门,要求对他们餐厅也进行评级。

    一开始,《米其林指南》肯定对这种主动上门的表示欢迎。

    这是他们巩固扩大自身地位和影响力的好机会,属于是双方互利互惠。

    可时间久了,慢慢就变了味道。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获得星级,《米其林指南》也开始傲慢起来,直接端起了架子。

    尤其是一些本身实力水平不够的餐厅和厨师,为了获得哪怕一星评定。

    私下里用大量金钱贿赂米其林评委,便出现了许多只有内行人才清楚的评定。

    之后的发展,可以参照奥斯卡。

    越来越多的其他因素参与进来,米其林评委们开始有意维护他们自己认定的标准。

    比如法式餐厅和厨师,是最容易获得评级的对象。

    不光是地缘保护,照顾他们本国餐饮从业人员,也是为了在世界输出法餐,巩固法餐的地位。

    其次则是意餐等欧罗巴其他国家的菜系。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他们清楚的了解,世界上不只是有法餐有影响力。

    在他们头上,还有中餐和土餐两个比他们还厉害的菜系。

    如果单打独斗的话,不可能把中餐和土餐压到身下。

    所以联合欧罗巴等西方国家同行,大家联合起来,树立起以西餐为主的旗帜,才能跟另外两大菜系进行抗衡。

    前文曾经提到过,米其林评级,针对的都是偏西餐,甚至就是以西餐为主打的餐厅。

    尤其在亚洲、南美等欧罗巴之外的大洲,这一特点表现的十分明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