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结局 (1)-《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3/3)页

    两人说到这里,就有下人来报,孩子们来请安了。

    于是,当顾青云和简薇走进堂屋时,屋内已经坐满了大大小小的人,黑压压一片,基本上都是女子和幼童们,大点年纪的男性不是去上值就是外出上学,他们早上是不用来请安的,晚上才轮到他们。

    当然,不是每天都有这么多人,除去初一和十五,平时都是每房轮着来,否则人一多,根本没法好好说话。

    等请安完毕,顾青云就带着男娃们去凉亭里说话。

    照旧问了他们昨天干的事,又考校他们的学问后,顾青云就和这些幼童们读报,听着他们童言童语的分析,心里很是高兴。

    这天,当他看到一条新闻时,脑中顿时有了灵感,忙让人磨墨,写下一道策论的题目,对着其中一名大约六岁的幼童说道:“蛋蛋,等你爹和叔叔们回来,你把这道题给他们,让他们两天内做出来再交给我批改。”

    这名幼童是顾传恪长子的长子,是生了好几个女儿才得来的,比其他堂兄弟都小。按照惯例,顾永良和顾永辰他们两房的长子是要在顾青云身边接受教导的,一是怕顾青云和简薇寂寞,二就是信任顾青云的教育能力了。

    孩子们有这个心思,顾青云自然高兴。

    蛋蛋一听,小脸顿时严肃起来,连忙一脸郑重地接过来,点头道:“老祖宗,你放心,我会交给爹爹他们的。”想到爹爹和叔叔们每次看到题目时的沉默,他就想捂嘴笑。

    嘿嘿,老祖宗说了,等叔叔一考中进士他就不会出题考他们了。

    此时正在暗暗偷笑的蛋蛋完全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能也会步上长辈们的后尘。

    番外四

    外面的亭子顾青云在和玄孙玩耍,时不时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堂屋里面的简薇则享受着儿媳、孙儿媳、重孙儿媳等人的奉承。

    到她这般年纪,已经是可以享清福的时候了。最重要的是顾家现在发展得蒸蒸日上,用不着他们多担忧,他们二老就是个镇宅的,基本上不会大肆干涉儿孙们的事情,最多是在结亲、科考、升官等重大事情上他们才会出面。

    不过就算出面,他们大都是听过就算,事情主要还是由孩子们的父母或自己来决定,除非是关系到顾家的根本,否则顾青云不会反驳。

    加上他们二老处事公正,行事不偏不倚,这就容易得到孩子们的喜欢。有些时候不想跟父母说的话反而会跟顾青云或简薇说,这让他们的生活十分热闹。

    “谭家那边正在闹分家,亲兄弟都差点对簿公堂,事情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可让外人看足了笑话!这事还上了京城的几家小报,这下子可就是臭名远扬了。”把女娃们打发去上族学后,女眷们开始说起京城的八卦。

    大概是顾家的男人只娶一妻,没有妾室通房的缘故,顾家的女眷们颇有闲心来说八卦,找到话题的同时还能顺便满足一下自己的八卦之心。

    如果这家人和自家有点矛盾的话就更好了。

    “唉,当初谭老大人还和咱们老祖宗是同一科的进士呢,两人殿试的名次相差无几,没想到等谭老大人一去,他的儿孙们在二十年内就闹了两次分家,这次分家可能连兄弟情分都没了,听说有一房准备搬回苏州老家住。”顾传恪的媳妇说道。

    宁瑶干咳一声,望了一眼简薇,见她仍旧是笑眯眯的样子,这才松口气。

    在婆婆身边侍奉多年,顾永良很多事情都和她说,关于谭子礼和自家公公早年的一些不愉,宁瑶还是了解内情的。只是自从十几年前谭子礼去世后,自家和那边没什么接触,一下子就忘记了。

    似乎看出宁瑶的想法,简薇摇头笑道:“谭家可惜了,可惜了谭老大人的一世清名,夫君说过谭老大人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可惜子孙不肖,现在一个分家就闹得整个京城沸沸扬扬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虽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但这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太过于偏心,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啊。还有,妻贤夫祸少,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咱们顾家的媳妇个个是贤妇,这才使得整个顾家和和美美,家和万事兴。”

    简薇说这些话发自内心,别看平时侍候在他们身边的是长房子孙,心底就算是偏爱些,但在表面上孩子们的待遇还是大致公平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皇帝赏下一碟荔枝,数来数去都不够孩子们分。在这种情况下,她宁愿只给家中的女孩子吃或者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把荔枝作为奖品送出去,也不愿厚此薄彼,免得大家生了嫌隙。

    须知在大宅里,没有什么事是不透风的。他们顾家还算好,下人们管理严格,丫鬟小厮们一到年纪总有放出去的,不强求什么家生子不家生子。再者,为了不引起矛盾,顾家两房早已是分产不分家,又恰好隔壁的官员告老还乡,把房子买下后,二房就顺势搬过去住。

    两个儿子也各自分产,如此一来,矛盾少了,大家的感情反而更好。

    她这话一出,底下坐着的女眷们心里个个美滋滋的。

    她们费尽心思打败众多的竞争者成功嫁入顾家,不就是看中顾家的男人们个个专情吗?即便有几个不解风情,一门心思在研究什么算学格物,或者天天和一帮工匠打交道,这也好过丈夫拈花惹草,给她们生出一堆碍眼的庶子庶女强吧?

    因此对顾青云和简薇这对做出表率、定下家规的老祖宗,她们是怀着敬意的,并心甘情愿来花费心思把他们二老侍奉好。

    尤其是顾青云,他是顾家的象征,他活着就是对顾家最好的保护。

    “说到底内宅不宁是大忌,有时候男人轻视女人,总有他们吃亏的时候。”听她们说起江南有户人家在争家产,结果不占优势的寡嫂脱颖而出,简薇跟着感叹了一句。

    女眷们连连点头,心里却不约而同地想起自家老爷私下教的那一本有关于内宅的书籍,这还是眼前的老夫人亲笔写的呢。嗯,也不知道自家儿子在读到这本书时心里会有什么想法?偏偏每次问起,自家的臭小子都是含笑不语,要不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昨天办了寿辰,知道儿媳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简薇等闲话一说完,就让大儿媳带着其他人回去了。

    屋里一下子静下来,她半躺在软塌上闭目养神,脑海里还想着刚刚儿媳们的奉承,还有昨天寿宴时那些年纪和她差不多的老太太们似真似假的欣羡的话语,有几个说话竟然还带着酸味。

    简薇知道她们这是羡慕,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她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

    她从小长在京城,外公外婆不因为她是女娃而冷落她。相反,外公外婆一向很疼爱她,甚至在公务繁忙之际,外公还会抽空亲自教导她。

    夫君以前总说外公外婆对小石头和小鱼儿太过于溺爱,现在想想,其实小时候的自己也很受宠啊。

    至于她爹娘,她也不知该如何评说他们之间的纠葛,早慧的她其实能察觉出父亲对她的失望,尽管她聪明伶俐,读书天分甚好,但一个性别之分就让她在先天上丧失了优势。而母亲对于她这个让自己伤了身子的女儿虽然十分疼爱,但那种疼爱还是不够纯粹。

    简薇一直都知道,却从来不曾说出口。因此,她更加黏着外公外婆。

    一直到庶弟的出生,她看到父亲在产婆说出“恭喜老爷喜得贵子”那句话时,脸上那一瞬间流露出来的狂喜,看到了父亲在有儿子后表现出来的心满意足……虽说父亲和外公外婆早早就说好要过继她的儿子以承香火,或者干脆招赘,但庶弟的出生,让七岁的她一下子就意识到不同。

    父亲说动母亲要把孩子记在母亲名下,就当这个孩子是母亲生的,没有表现出对庶弟生母的任何情意。她以为母亲不会同意,没想到在父亲的厮磨下还是应允了。

    荒谬!庶弟怎么能成为她的嫡亲弟弟?

    从嬷嬷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她二话不说就向外公外婆通风报信。果然,母亲被外婆大骂一通,还说她又不是不能生,只是还没养好身体罢了。再者,一个爬床的丫鬟有孕在身,能平安度过前面几个月才爆出来,没有父亲的默许怎么可能?也就母亲被父亲的花言巧语迷了心神。

    母亲是爱自己的,但她更爱父亲。有时候简薇会想到这一点,于是更加努力提升自己,她沉迷于书籍的浩瀚之中,跟外婆学着各种知识,努力保养身体。

    她渐渐长大了,婚事总是不顺,大概是怕她和外婆、母亲的体质相同,好人家的儿郎轮不到她,更不乐意让自己的孩子过继,但她也不愁嫁,门第稍低的话总能找到几个,只是过继的事一提出,男方总会犹豫,他们不想勉强。

    至于选寒门学子?自从庶弟出生后,她能察觉出外公外婆对父亲暗含的失望,也怕别人怀有不好的心思,以后让她受委屈,总想到要选个合意的人选才行。

    这时候,在林山县的小舅舅、小姨经常和她通信,在小舅舅信中,她第一次听到“顾青云”这个名字,知道对方是农家子出身,但小小年纪就显得踏实稳重,人品好,值得信任和结交。小舅舅对他赞不绝口,虽然偶尔会嘲笑一下对方的作诗水平,觉得顾青云连打油诗都要冥思苦想,对比他在算学上的天分,写词作赋真是难为他了。

    知道他和自己同岁,这时的她并没有什么想法,她不觉得自己以后会和对方产生多大的交集。

    意外发生了,曾外公去世,外公扶棺归乡,需要丁忧三年。父亲还有教谕一职,不好马上丢开手,无奈之下,他们一家没有跟着回乡。

    慢慢的,连外公的信中也开始出现顾青云的名字,外公认为对方很有毅力,而且为人诚恳,没有什么花肠子,尽管天资不算最出色,但还能看得过去。最重要的是,外公认为他表里如一,是个踏实稳重的年轻人,还说进士不敢保证,但举人功名顾青云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简薇知道,外公已经有心思想收他为弟子了。想起外婆曾经说过的话,她的心一颤。

    外婆很快就出手,不止把顾家查了个底朝天,还对顾青云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考察。其中顾家良好的家风,顾青云本人的不近女色,和同窗们的相处情况,本人的为人处世……看得出外婆也是满意的。

    她回乡了,很快在外婆的安排下见到了顾青云。

    第一次见面时,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心底是有点点失望的,小舅舅和外公把他夸了又夸,可看惯小舅舅这样俊美的少年郎,还有她见过的一些皮相好的少年,顾青云的外表实在是算不得多么出色,只能说是尚可,尤其当时的他刚从田里回来,一身粗布衣,皮肤黝黑,整个人汗流浃背,双脚还沾有泥巴。

    母亲的脸一下子拉下来,气呼呼地把她拉走。

    她一边走一边下意识地回头,认真看了顾青云一眼,发现对方正在和管家说着什么,阳光下,他面带温和的笑容,牙齿简直是白得发亮,身姿挺拔的他即便穿着简朴,气质也与常人不同。

    这是一个温和稳重的人。她忍不住想着,脸上却陡然升起了几分热意。

    番外五

    这一年他们都是十五岁,她第一次见到他。

    回到后院,母亲大发雷霆。

    “娘,你和爹是什么眼光?就给薇儿找个像顾青云那样的人?他脚底的泥巴都没洗干净,一看就知道穷,我可舍不得把薇儿嫁到那种人家去。薇儿从小娇养着长大,我不能让她吃苦,您又是没见过,那种乡下婆婆最可怕了,什么脏的臭的话都往外倒,一言不合就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没得让外人看笑话!依我看,他那种乡下小子能讨得爹欢心,想收他为徒,说不定人家只想着攀高枝,心机深沉得很。”

    简薇在旁边听了有些不赞同,要说在这世上,她最信任的人就是外公外婆,她知道二老不会害自己,顾青云能得外公看重,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尤其是他还和小舅舅是同窗好友,以小舅舅的为人,不好的话不会把他真心视为朋友。

    她想起少年那双明亮有神的眼睛,有这种眼神的人不会是母亲口中那种嫌贫爱富、心机深沉之人。

    果然,外婆顿时把娘亲一番训斥,责怪她听风就是雨,做事不过脑子,只会看表面文章。

    “青云是泥腿子,那你爹是什么?你当你爹没下过地么?”外婆皱起眉头,“人家十二岁就考中秀才,阿远从小有你爹教导,想想他十二岁是什么样子?也不知你这段时间跟谁学了,看事老是看表面。”

    “我不是这个意思,好吧,我看啊,你们都相处出感情来了,我就是坏人,哼,我自己去调查。”母亲见外婆生气了,不敢再说什么气话。不过母亲还是有些不忿,回房后又拉着她好大一通抱怨。

    第二天,顾青云再次来到方家村。这次出乎她的意料,母亲竟然没有再说对方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相反,她竟然还颇为满意,跟外婆说道,“没想到顾青云收拾干净还是挺耐看的,不错,等长白了会更好。”

    闻言,她和外婆相视一眼,有些无奈。

    简薇知道这是母亲的老毛病又犯了,她一向对长相好、气质佳的少年郎态度和煦,而身穿秀才服、头戴纶巾的顾青云出现在她面前时的确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比第一次见面时那糟糕的情况。

    母亲很快就让人去偷偷查探顾家。

    事情很快就有了变化,没几天,母亲竟然被诊出有孕在身。消息一出,众人都极为高兴,母亲更是欣喜无比,对于肚子里的孩子小心看顾,生怕有什么不妥当,还立即给留在京城附近的父亲去信。

    她也十分欣喜,不管如何,母亲有孕让她心底的内疚少了些,她衷心希望这次母亲能得偿所愿,生个儿子出来,万一哪一天真和父亲发生矛盾,起码有弟弟可以依靠,不用太过于伤心。

    母亲对父亲太过于在乎了,尽管父亲对母亲也有感情,但两者不可相比。

    她和顾青云的婚事因为怀孕和乡试这两件事,一下子就淡了下来。

    第二年是乡试,顾青云落榜了。意外的是,外公没有在意落榜的事,反而把他正式收为弟子,而且大概是因为母亲怀孕的缘故,外婆突然间想通了,不再想过继她的孩子,想帮她找个适合的人家。

    她十分感动,同时又有些茫然,十六年的坚持一下子就没有了,颇有些无所适从。

    知道外婆和母亲想给她重新挑选一门亲事,简薇想起阳光下那个少年露出的笑容,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认为顾青云不错,不必再找其他人。

    这是她经过仔细考虑的,现在外公丁忧,这里是小小的林山县,想要找到合适的对象谈何容易?毕竟她已经十六岁了。

    外婆有些愕然,母亲考虑过后竟然没有反对。

    “低嫁好,我查过了,顾青云去年上副榜,得了300两银子,他们家行事依旧低调,不是那种张狂的人家。顾青云的母亲是和善人,外公又是他的老师,只要他还想继续科考,一定不敢对咱们薇儿不好,只有捧着的份。”母亲顿了顿,低声说道,“像我,嫁给远哥,虽然有些不足,但对比其他姐妹,已经是顶好了。”

    简薇听到这里大吃一惊,她一直觉得母亲有些糊涂,不是对父亲千依百顺就是吵吵闹闹,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没想到母亲竟然心中有数!

    外婆点头同意,外公一听,自是万分乐意。

    最终,在她和顾青云定亲之前,父亲总算带着庶弟回来了。看得出来,对于母亲的怀孕,父亲是极为欢喜的,他整日和母亲腻在一块儿,两人粘糊的模样让她又看不懂了。

    父亲对母亲到底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她想到外公外婆之间的相濡以沫,只盼着自己和顾青云也有这么一天。不过她始终觉得,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不说对方,单是她自己就不会全心全意为丈夫付出,见证了父母之间的纠葛,她觉得女人本身在这世间就是弱者,还是保持自我较好,不能把一颗心都挂在男人的身上,相敬如宾才是最好的结果。

    她高估了自己的定力,自从定亲后,面对未婚夫时常捎来的小礼物,交流的信件……她能感受到未婚夫对自己的尊重,慢慢的,她的心软了下来。她一天比一天更盼望收到对方捎来的东西,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收到,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揣测对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心里会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未婚夫中解元的大喜消息传来,她虽然跟着高兴,可是她更想知道的是中举那天夜宴的事。

    当知道顾青云没有乱来时,她的心一下子轻松起来。

    她是怀着雀跃、不舍的心情嫁出去的,从此,她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婚后的生活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好,太婆婆、公婆和善,两位大姑姐早已出嫁,夫君对她温柔体贴,外面的事情肯和她说起,两人有商有量,还会问她的意见。有时她提出自己的想法,夫君还会高兴。

    “薇儿,你太厉害了!我也觉得是这样,哈哈,咱们的想法竟然差不多。”

    “薇儿,你作诗怎么就那么好呢?思维敏捷,如果你是男子的话,可能早就考中进士了。”

    听着夫君的赞美,她心里如同吃了蜜般甜。受夫君的影响,或者说是促进,她继续拿起书本,以往她只会捡自己喜欢的游记或诗集来瞧,现在不同,各种正史野史、科考书籍她都大概看过一遍,就为了能和夫君聊天,增长自身的智慧。

    日子过得极为甜蜜,唯一让她遗憾的是,成亲几个月她的肚子一点消息没有。幸好,夫君从不催促,反而转过来百般宽慰她,让她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