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史上最强海军,出击!-《民国之钢铁狂潮》


    第(1/3)页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这句话形容希特勒的心情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为了安全,他东躲西藏,除非必要,绝不轻易在大庭广众之下晃悠,睡觉都得经常换地方,呆在憋屈的狼穴之中不见太阳,容易么?

    不容易!可这份辛苦竟然没人体谅,还被朱斌如此光明正大的把导弹砸到头顶上来,即便是没有真正把他炸死,可吓一大跳的后果,已经直接击穿了希特勒的底线!跑到门口来狠狠的打脸,这事儿绝对不能忍啊!

    也是赶巧了,这边厢核电厂被摧毁,狼穴挨导弹,另一边的苏德战场上,却呈现另一种格局。整合了各国主要力量,特别是把英国、美国的远程轰炸机、重磅炸弹、空地导弹和量产的v2火箭齐呼啦的上阵后,希特勒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支援前线战场的力度空前庞大,短短几个月内,空投往战区的物资补给弹药暴增数十倍,丢到莫斯科和史大林格勒的炸弹数量更是空前的多!

    最关键的短板,德国战机的性能、数量,被来自美国的p51系列,p61系列,等等的高速度、厚装甲、大航程、大载弹量的战斗机,和a1攻击机在内的专业低空格斗大杀器填充,数量爆棚之后,狠狠的压倒了原本指望人数优势死撑的毛子,从而彻底掌握了制空权!

    空中打击密度增强三倍后,朱可夫精心部署的防空武器阵列就不那么好使了。随着“高脚杯”等超级重磅炸弹的不断投入,好好的一座历史古城。硬是给炸出来数以百计篮球场那么大的坑,和一个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放射状破坏去。千疮百孔的,从高空看下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月球表面呢!

    特别是掌握了之前中方观察团提供的思路,一改以前的漫无目的乱炸,选择了几条比较狭窄、具体的攻击线,以皮糙肉厚的攻击机低空布撒大量无线电信标引导落点,竟然被他们从密集的城市建筑中,硬生生开辟出几条宽阔的攻击通道!

    那是足以让重型坦克并排成列穿过的庞大通道啊!哪怕一个接一个的大坑必然会影响重型战车的前进。可别忘了,德国人现在本就不指望那些笨重的家伙能够打头阵,只需要它们停在大坑边上,用粗壮的大炮提供直射攻坚火力支援,主力则以数以万计身穿防弹衣的重装步兵,潮水一样的不断涌入,多线并进。在空军死死压住对方炮兵的情况下,长驱直入,冲进城区!

    百多万不要命的苏军坚守了足足一年半的防线,顿告崩溃!

    朱可夫不得不连续多次的收缩防御,把兵力集中再集中,沿着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拼命挣扎。结果却依然无济于事,终于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在漫天飞雪、寒风吹袭之中,无奈的拱手让出阵地!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攻防战!

    为了夺取这一座代表着强大帝国的都城,德国先后投入了二百四十万兵力。付出的伤亡近七十万,直接死亡超过三十万。可谓损失惨重!

    毛子付出的代价更大!不说被炸成废墟的城市了,光是部队,他们填进去差不多三百五十万左右,直接死亡就超过百万,被俘虏的超过百万,受伤和失踪的,无法计算!

    至于在战争中冲上阵地,被打死的平民,少说也有一百来万,可以说,几乎耗尽了强大俄国三分之一的有生力量,损失之大,不可计数!

    最关键的,是对民心士气的打击,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朱可夫连续失败的事情,严重挫伤了他本人的自信心,也让疯狂的史大林对他的忍耐达到了极限,不但下令撤了他的全部职务,甚至想要把他审判、枪毙!

    但毛子仍旧没有投降!他们仍旧聚集起数百万部队,死死的守住史大林格勒,并沿着伏尔加河-喀山-基洛夫-彼得罗扎沃斯克一线,修建起浩大的后退工事,背靠工业核心乌拉尔山区,咬牙死撑!

    史大林的坚持不是没有本钱的。前面的战争打得在怎么残酷,他掌握的人口和兵力仍旧庞大,关键的军工生产都还在进行,最关键的是,就在前线即将分出胜负的节骨眼上,英国人、美国人悄悄的通过里海,从来了一大批之前他花钱都买不来的关键军事支援!

    其数量,异常庞大!不光包括战斗机、轰炸机特别是重型轰炸机的技术,更有大量不愿意伺候德国人和中国人的科学家,军工产业的工厂主,甚至一大批两国偷偷藏起来的,秘密转运过来的高精度机床以及生产设备!

    这些东西对于没有基础的国家没什么用处,但对于工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曾经一度冲到了世界第二的超级全体系工业体的毛子来说,消化起来不要太容易!他们只需要把英文的图纸翻译一下,直接就能照着制造!当然一贯粗糙的毛子制造风格,必然会让其中一些需要精加工的装备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

    可这些小小的问题,在激烈的战斗中,根本不算一回事。一架飞机的生存寿命不会超过200小时,所以精工细作就没什么必要。

    重要的大炮,却是毛子最擅长的,可靠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早都从美国人那里买到了技术;现在仅仅是缺少的参照物也有了样本,憋着一肚子气,打算趁着冬天发起绝地反击的史大林,看到了希望!

    所以说,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牢固的关系。
    第(1/3)页